在互聯網蓬勃快速發(fā)展中,網絡詐騙、虛假宣傳、隱私泄露、惡意營銷、數據造假等失信違法現象,不僅損害了網民利益,也給網絡治理帶來挑戰(zhàn)。近日,2021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主管部門、從業(yè)者等圍繞相關話題展開了探討。
在湖南紅網總編輯賀弘聯看來,網絡誠信建設,網絡媒體責任重大:“要發(fā)揮平臺信息生產傳播優(yōu)勢,開展對傳謠失信行為的斗爭,建立健全辟謠平臺與機制?!?/p>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了網絡信息內容生態(tài)治理規(guī)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等一系列法規(guī),引導互聯網平臺積極履行主體責任。
東南大學教授周錫生表示,各類互聯網企業(yè)和平臺是網絡誠信建設的主體責任單位。在發(fā)展網絡數字新經濟過程中,需要加強互聯網企業(yè)、平臺、終端和網民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筑牢社會共建共享的防護網。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新技術,不斷應用到加強實名認證、嚴格內容把關、搭建辟謠平臺以及平臺導流、風險控制、內容追溯等環(huán)節(jié),提升了誠信體系建設的技術能力,但一些新問題也隨之而來。
“要推動網絡誠信治理現代化建設,規(guī)范數據安全共享,建立安全可靠的數據共享機制。”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表示,要規(guī)范數據安全共享,加強公民信息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
中央網信辦網絡管理技術局局長于永河提出了3個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是隱私泄露問題,過度采集或不當使用個人信息;二是信息極化問題,各種應用將采集到的用戶信息根據興趣喜好、購物需求等貼上標簽,通過智能算法推送;三是價格歧視問題,“一客一價”,即“大數據殺熟”。于永河建議,要加強算法安全治理,建立健全監(jiān)督管理機制,推動形成政府、企業(yè)、網民共同參與的算法安全多方共治格局。
?。ㄔd7月21日《人民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