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如炬,在寧夏煤業(yè)烯烴一分公司臨時搭建的大檢修指揮部內(nèi),卻只有一人在負責職工簽票、管理防暑、降溫物品。
“大檢修期間,幾乎所有人都在現(xiàn)場!”看出了記者的疑惑,不等發(fā)問,辦事員便搶先回答道。
“盧,盧書記剛帶領(lǐng)黨員突擊隊員,進廢料罐了……”一名職工匆匆跑了過來,喊道。
黨員突擊隊員在廢料罐清淤
在職工的指引下,記者很快來到黑水系統(tǒng)1號廢水罐前。高大的罐體外側(cè)的風機呼呼旋轉(zhuǎn)著,刺鼻的惡臭從一個直徑約50cm的圓形罐口吹出,通過罐口觀看,里面工作的人們早已半身烏黑,白色的連體服早已失去原色。
面對罐內(nèi)殘留約110噸淤泥,黨員突擊隊員雙腳陷入粘稠的淤泥中動彈不得,卻仍然艱難的使用鐵鍬,將腳下的淤泥通過狹窄的罐口清理出去。由于罐內(nèi)狹小,不能使用機械,很多時候,為提高工作效率,突擊隊員只能使用手挖、手刨的方式,加快淤泥處理進度。
工余時間休整時,剛剛爬出罐的突擊隊員早已沒有了平時的英姿颯爽,一屁股坐在地上。此時,他們的衣服、帽子、臉部,甚至眼鏡上,都沾滿了黑色的淤泥,但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清理身上淤泥的動作,只是雙手撐地,大口喘著氣。
后勤保障小組為每名突擊隊員遞上西瓜
“來,吃西瓜了!”后勤保障小組為每名突擊隊員遞上西瓜,大家也沒有言語,右手顫抖著,把西瓜送入口中。
簡單的午餐后,又進行了約四個小時的奮戰(zhàn),110噸淤泥終于清理完畢。最后一個爬出罐的盧廣軍,重新?lián)Q上了干凈的工夫,抹了把臉,滿臉歉意的跑到黨支部會議室。
“對不起,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盧廣軍說道。
在記者們滿臉崇敬的贊美中,他卻直搖頭,伸手指著墻上的宣傳欄,向記者介紹著支部的優(yōu)秀黨員、典型事跡。
“前幾天在清理3號廢水罐時,罐內(nèi)淤泥約120噸,都必須從直徑20cm的孔中排出。由于孔徑較小,為避免淤泥雜物堵塞影響清理進度,主管生產(chǎn)的副主任康偉二話不說,坐在淤泥中,把雙手當作攪拌器,保證淤泥清理暢通無阻,被職工稱為氣化車間的鐵人!”說到身邊黨員的先進事跡,盧廣軍侃侃而談。
紅色的黨旗下,一個個滿身污垢但眼神堅毅的形象。
據(jù)了解,烯烴一分公司作為當時國內(nèi)最先開展煤化工的單位之一,且氣化車間作為煤化工的第一道工序,克服了“打不著火、投不了煤、掛不了渣、除不盡灰”四大困難,研發(fā)改進了“神寧爐”,為煤化工、煤制油工作開辟了道路,輸送了大量科技人才。
在支部“三軍三服務(wù)”黨建品牌宣傳欄上,紅色的黨旗下,一個個滿身污垢但眼神堅毅的形象,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黨員鐵軍、技術(shù)領(lǐng)軍、青年生力軍,讓黨建與安全生產(chǎn)、降本增效、企業(yè)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各條戰(zhàn)線上,才會涌現(xiàn)出一個又一個“鐵人”,才能打造出一支“鐵軍”般的黨員隊伍,才能凝聚一個堅強有力、廣受贊譽的優(yōu)秀、示范黨支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