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11時8分,粵水電哈密十三間房風電場一期50兆瓦風電項目的一臺臺6.25兆瓦風機,伴隨著高溫和風沙迎風起舞,標志著江西電建公司承建的目前國內陸上最大單機容量風電機組順利并網投產。
該項目地處戈壁灘,是“無水、無電、無路、無網”的“無人區(qū)”。艱苦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時刻考驗著項目團隊的意志。
這個年輕團隊憑借什么戰(zhàn)天斗地,圓滿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在歷時3個多月的項目建設即將結束時,我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奔赴項目一線尋求答案。
迎“改革之風”,青春閃光在一線
一路西行,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出發(fā),向七角井鎮(zhèn)戈壁灘深處前進。藍天白云下,車輛在茫茫戈壁“搓衣板式”的碎石子道路上顛簸,40度高溫熾白的烈日刺得人睜不開眼睛。三個多小時后,我們抵達了粵水電哈密十三間房風電場一期50兆瓦風電項目部。
粵水電哈密十三間房風電場一期50兆瓦風電項目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七角井鎮(zhèn),屬哈密十三間房風區(qū),擬建風電場距七角井鎮(zhèn)公路里程約55公里,距哈密市公路里程約260公里,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約450公里,風電場區(qū)域的海拔高度約835~960米,項目處于峽谷風口區(qū),3月至10月是大風期,平均每月有16天左右風速在10米/秒以上,給項目施工帶來極大困難。
張立林,公司“兩場”改革中,第一位通過公開競聘走上項目經理崗位的優(yōu)秀青年技術骨干,帶領15名團隊成員啃下了這塊“硬骨頭”。老中青三代電建人,在曾經的“無人區(qū)”,用奮斗者的姿態(tài)書寫著戈壁灘“追風”故事。
擺放成U字型的18個集裝箱,既是項目部辦公區(qū)也是員工宿舍。項目團隊住的是鐵皮屋、吹的是沙塵暴,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每逢大風期,揚起的沙塵能見度不足百米。改造后的宿舍遭遇大風時,總會被風沙碎石砸得如雷聲作響,即便用膠帶貼住門窗,依舊會有風沙粉塵刮入房間,夜間不得不戴著口罩睡覺。
“項目部先修好了進出現場的道路,后來通了電、通了網。每周從鎮(zhèn)上用罐裝車運來近30立方的生活用水。每隔4天,我開車往返6小時去最近的火車站鎮(zhèn),購買新鮮菜品和20桶飲用水?!眻F隊中年齡最長的辦公室主任熊國金介紹。
安全總監(jiān)付強:“平時,項目領導經常和年輕人談心交流,關心他們的生活。團隊有個慣例,如果有人因為在現場加班或外出采購生活物資而無法按時回來就餐,團隊所有人都會等他們回來一起開飯,團隊就像一家人?!?/p>
在工程技術科,我們見到了剛從項目現場回來的技術、安全、商務人員,這批清一色的“90后”,個個皮膚黑中帶紅,樸實的笑容透著青春的朝氣。談起團隊的故事,他們如數家珍。
工程技術科秦哲:“每天工作結束后,項目領導都會召集我們開碰頭會,聆聽各崗位年輕人梳理當天的工作完成情況,部署第二天的工作,大家每天工作都很充實,希望我們的項目能順利實現‘6.30’并網?!?/p>
安全科覃杰:“這個項目是我目前參建條件最艱苦的項目,但項目領導最大程度解決了水、電、網等實際困難,后勤有保障讓我們挺安心?!?/p>
經營管理科鄒鵬:“我們的團隊非常團結,大家都鉚足了勁,想看看通過這3個月的努力,我們到底能干出點什么。有了共同的目標,就不覺得苦了?!?/p>
戰(zhàn)“自然之風”,戈壁灘上斗志昂
哈密十三間房風區(qū)年平均8級以上的大風天氣有150多天。3月的新疆,絲毫沒有初春的暖意,項目團隊剛入場就迎來了大風季。
粵水電十三間房風電場采用的是單機容量6.25兆瓦新型風機(目前國內陸上風機單機容量最大),葉片長達83.4米、葉輪整體吊裝140.6噸、機艙整體吊重144.3噸,這種機型在公司風電項目中也是首次使用。
普通風機基礎直徑一般為18至19米,6.25兆瓦風機直徑達到了22米。風機基礎澆筑前,項目團隊召集施工隊和項目管理人員,多次開展安全質量技術培訓及安全質量交底,通過專業(yè)視頻資料及工程施工圖片,研討施工難點重點。
“第一臺風機基礎澆筑施工時,我們遇上了8級大風。當時氣溫接近零度,大風卷起的石子能把汽車玻璃打破,風沙打在臉上又冷又疼”,項目生產副經理朱浩文回憶,“基礎澆筑整個過程不能中斷必須一氣呵成,由于項目部位置偏僻,混凝土運輸路途遙遠,為了順利完成澆筑任務,高峰期項目部動用42臺罐車持續(xù)運輸混凝土。我們按區(qū)域劃分責任,從早上5點到晚上12點,頂著風沙一直守在基礎澆筑現場直到完工,確保澆筑質量?!?/p>
十三間房風區(qū)每月風期達到了15天,如果風速超過10米/秒,就必須停止作業(yè)。
頻繁的大風天讓項目團隊成了“追風者”。
“我們幾乎是全天候隨時待命”,項目總工袁斯珊說道,“通過‘全球潮汐’APP,時時監(jiān)測風力數據,只要有大風間歇期,風速符合安全施工標準,就立即出動組織吊裝?!?/p>
項目團隊在施工中,采取先在地面完成葉輪組合,并完成100%力矩,同時調整輔吊站位,以利葉輪溜尾時順利進行,較好地避免了高空作業(yè)帶來的危險性,大幅縮短整機吊裝時間。該項目的新型風機總共有5段塔筒,迫于天氣條件影響,吊裝往往無法一次性完成。項目領導班子反復研究風機基本特性、吊裝設備性能,結合現場施工條件,吊裝塔筒第4段或第5段時,主吊采取不松鉤措施,既確保施工安全,又能迅速抓住風速減緩的窗口期,高效快速完成風機吊裝。
5月17日,首臺風機開吊。
6月23日,在項目部全體人員拉緊纜風繩的通力合作下,最后一臺風機吊裝完成。
期間,團隊克服半月多的大風惡劣氣候,安全完成8臺新機型吊裝,這個年輕的項目團隊一次次戰(zhàn)勝了戈壁“風魔”,順利完成了該項目建設最艱巨的施工目標任務。
追“理想之風”,天生我材必有用
風機葉片徐徐旋轉,來自四面八方的風被轉化為綠色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匯入“雙碳”時代發(fā)展的洪流。公司“兩場”改革持續(xù)發(fā)力,創(chuàng)新驅動、價值創(chuàng)造已成為助力青年實現理想的嶄新風潮。
采訪中,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項目經理競聘機制”時,項目經理張立林感觸很深:“這個項目是我第一次擔任項目經理,也是公司第一個通過競聘方式選撥負責人的項目,通過這個項目的鍛煉,我收獲很多。首先我收獲了自信,實現了從被動接受工作安排到主動爭取工作的角色轉換。雖然,對于工作我都會認真做好,但通過競聘方式擔任項目經理,優(yōu)質完成項目,創(chuàng)造品牌價值的愿望更強烈。今天,項目順利并網時,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同時我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原先作為項目班子成員,我只需要做好分管范圍內的工作,對項目整體管理考慮較少。這次競聘擔任項目經理,我從項目策劃、經營管控、項目工期、質量安全以及生活后勤、疫情防控都要考量,通過鍛煉,我的綜合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希望公司進一步規(guī)范項目履約體系建設,為年輕人提供規(guī)范的鍛煉自己、展示能力的平臺”。
項目總工袁斯珊也表示:“競聘機制公平公正,給予了每一個人平等的機會和競爭的平臺,這讓我充滿了期待。對標公司優(yōu)秀項目經理的要求和標準,我更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增強了前進的動力。相信,經過在一線的不斷磨礪和經驗累積,不久的將來,我也要去競聘項目經理”。
生產經理朱浩文很自信地說道:“這次我沒有報名參加競聘是因為公司已經安排了我的崗位,我覺得應該先做好這個項目。公司給了我們這么好的平臺,我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機會。我有職業(yè)任職資格,也有較豐富的經驗積累,我會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職業(yè)項目經理”。
隨著公司“兩場”改革持續(xù)推進,立足崗位、改革創(chuàng)新之潮蔚然成風。戈壁灘上的風電建設者,乃至各崗位、各專業(yè)的青年們,在企業(yè)搭建的平臺上將盡展風姿、迎風起舞。
粵水電哈密十三間房風電場一期50兆瓦風電項目航拍圖
6月29日項目順利并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