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著什么?和第一次試采起到的效果差不多,略有進步?向商業(yè)化又邁了一小步?
兩年時間能有多大突破?你覺著呢?
1.目前依然是賠錢的。但是因為賠錢就不做了嗎?因為這個工程,我們培養(yǎng)了多少相關的科研人員?即使這個工程將來失敗了,這些科研人員依然培養(yǎng)起來了呀,他們的科研能力,可以去做很多別的方向的研究呀。人才才永遠是最有價值的。
工程又帶動了多少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即使不用在水合物開采上,將來也可以擴展到別的工程上,我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歸是有了提升,只是效益的問題。
后面還會有更多次試采成功的消息。意義,必然比不上第一次試采的意義,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萬里長征的每一步都很重要,都要認真走下去。
2. 關于環(huán)保。反正項目是做了環(huán)評的。反正海底甲烷向大氣滲漏這個事情,吵來吵去那么多年,也沒吵出來個所以然來。形成水合物確實是幫助抑制了甲烷向海水中的溶解,但是很多水合物穩(wěn)定帶(GHSZ)的頂界,離海面還有一定的距離,即使是水合物漂浮,出了GHSZ頂界以后,又分解成甲烷氣泡溶解到海水里了,并沒有進入大氣。
開礦和環(huán)保本來就是對立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哪個開采沒有污染?太陽能發(fā)電就沒有次生污染?你不去試采,不是實驗,怎么能夠改進?在岸上能學會游泳嗎?當然,開礦和環(huán)保是可以對立統(tǒng)一的,但是本質上我覺得還是比較相反的兩個事物。我本人比較支持,環(huán)保的意義,主要在于利用效率的提升,的觀點。地球上的資源沒了,我們還可以向月球向火星要資源,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3. 對于將來的一些研究方向。最近看很多論文,感覺都沒有什么意思。試采進行兩次了,怎么提高采收率,怎么防堵防噴,怎么降低成本,這些更多是工業(yè)界和工程界應該考慮的問題??茖W界,應該把目光投向新的方向了。如淺表層水合物?科學家,目光應該更遠,我甚至覺得,應該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和研究,老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談什么趕英超美,談什么創(chuàng)新(這段話是在噴間歇性混吃等死的自己,加油呀,燃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