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發(fā)布《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其中兩項指標引人關注——一是到2025年,個人新增購置車輛中純電動汽車占比超過50%;二是自2023年1月1日起,對消費者購買或受讓插電混動汽車的,不再發(fā)放專用牌照額度。
同樣是新能源汽車,因為不同的技術路線,在未來5年中獲得了不同的產業(yè)發(fā)展“待遇”,這是何故?
先說插電混動汽車的情況變化。上海市政府宣布2023年取消插電混動汽車的專用牌照,是為了將有限的道路資源去支持更多的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進一步鼓勵綠色低碳出行。同時,這還與中國汽車產業(yè)未來的競爭力有關。在插電混合動力電池這項技術路線中,歐美、日本等車企起步更早,投入更大,中國并不占優(yōu)勢。
但在純電領域,中國已走在世界第一梯隊。從市場規(guī)模看,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17.8萬輛,略少于歐洲,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比約82%。從基礎設施看,中國的充電樁覆蓋率逐年上升。“我國的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必然要支持自身的優(yōu)勢產業(yè)。”
再說純電動汽車待遇為何“好”。“新能源車企的核心目標是實現電動化轉型。”全國乘用車聯(lián)合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中國車市已呈現出新能源車超強發(fā)展的態(tài)勢。
2020年,蔚來、理想、小鵬的銷量增長都超過100%。到年末,上汽通用五菱生產的五菱宏光Mini EV銷售量一舉超過特斯拉,成為中國市場上當年銷售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從整體看,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已從2016年的1.1%上升至2021年1月份的7.2%。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自主品牌將迎來持續(xù)的增長期。“因為在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中,插電混合動力的份額持續(xù)下降,自主品牌車企借助純電動汽車進行換道超車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崔東樹說。
若仔細觀察,面對逐漸顯現的市場變革,中國各大自主品牌車企早已開始悄悄布局。去年11月,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與阿里、張江高科共同成立智己汽車,并將該企業(yè)定位為汽車科創(chuàng)公司,進行新一代純電動智能汽車的研發(fā)。同時,還將在純電動、插電混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上持續(xù)投入。一汽紅旗宣布將于2025年推出15款電動車型。而比亞迪則宣布將于2021年推出高端純電動汽車品牌。
2021年伊始,吉利便宣布成立新能源汽車實體公司,管理基于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生產的車型。理想則率先宣布季度凈利潤轉正,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季度盈利的造車新勢力公司……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技術的進步、碳排放政策的限制,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未來5年,自主品牌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比賽才剛開始。(解放日報)
評論